一、总则
1.目的:为有效应对高校内发生的非正常死亡事件,规范应急处置流程,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师生生命安全、学校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,特制定本应急预案。
2.适用范围:本预案适用于高校内发生的各类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应急处置,包括但不限于自杀、他杀、意外事故死亡等。
3.工作原则:以人为本,快速反应,统一指挥,分工负责,依法依规,妥善处置。
二、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
1.应急指挥中心:成立以校长为组长,分管安全、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,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应急指挥中心。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,做出重大决策。
2.现场处置组:由保卫处牵头,相关学院、后勤等部门人员组成。负责保护现场,维护现场秩序,协助公安机关进行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工作。
3.家属接待安抚组:由学生工作处牵头,相关学院、工会等部门人员组成。负责与死者家属的沟通联系,做好家属的接待、安抚和情绪疏导工作,协调处理善后事宜。
4.信息发布与舆情应对组:由宣传部牵头,网络管理中心等部门人员组成。负责统一发布事件信息,及时回应社会关切,做好舆情监测和引导工作,防止不实信息传播。
5.心理干预组: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牵头,各学院辅导员、心理咨询师组成。负责对事件相关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,预防和缓解因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。
三、应急响应
1.事件报告:一旦发现非正常死亡事件,发现人应立即向保卫处和所在学院报告。保卫处接到报告后,应迅速核实情况,并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。应急指挥中心根据事件严重程度,按照规定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。
2.现场处置:现场处置组接到通知后,应立即赶赴现场,设置警戒区域,保护现场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。协助公安机关进行现场勘查、尸体检验、调查取证等工作,及时收集和固定相关证据。
3.家属接待与沟通:家属接待安抚组在得知事件后,应尽快与死者家属取得联系,告知事件情况,并安排专人前往机场、车站等地点迎接家属。在与家属沟通时,要态度诚恳、语言温和,如实告知事件调查进展情况,耐心解答家属的疑问,做好家属的情绪安抚工作。
4.信息发布与舆情应对:信息发布与舆情应对组要密切关注事件动态和社会舆情,及时收集、分析和研判相关信息。按照 “及时、准确、客观、统一” 的原则,通过学校官方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微博等渠道,适时发布事件信息和处置进展情况,回应社会关切。同时,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引导,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实信息,防止舆情发酵。
5.心理干预:心理干预组在事件发生后,要立即对事件相关人员进行心理评估,确定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的对象。针对不同对象的心理状况,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,通过个体辅导、团体辅导、心理讲座等方式,为他们提供及时、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,缓解心理压力,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。
四、后期处置
1.善后处理:在事件调查结束后,根据事件性质和责任认定,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,做好善后处理工作。包括协助家属办理丧葬事宜、处理保险理赔、落实相关补偿或赔偿等。
2.事件调查与评估:成立事件调查组,对事件的原因、经过、处置过程等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。总结经验教训,针对存在的问题,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,完善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。
3.恢复教学秩序:在事件处置过程中,要尽量减少对教学秩序的影响。事件处置结束后,及时组织师生恢复正常的教学、科研和生活秩序,开展安全教育和心理疏导活动,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。
五、应急保障
1.通信保障:确保应急指挥中心、各应急处置组和相关人员之间的通信畅通,配备必要的通信设备,建立通信联络机制。
2.物资保障: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,如警戒标识、急救药品、防护用品等,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。
3.人员保障: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,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,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能力。
4.经费保障:设立专项应急经费,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。
六、附则
1.预案管理:本预案由学校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制定、修订和解释。定期组织对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评估,根据演练和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。
2.预案实施时间: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