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  信息动态
个人极端事件专项应急预案

个人极端事件专项应急预案

一、总则

1.目的: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高校内个人极端事件,最大程度降低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,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,特制定本应急预案。

2.适用范围:适用于高校内发生的个人极端事件,包括但不限于个人持械伤人、纵火、爆炸、自伤自残等具有严重危害后果的行为。

3.工作原则:预防为主,快速反应,统一指挥,协同应对,科学处置,减少损失。

二、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

1.应急指挥中心:以校长为组长,分管安全、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,成员涵盖保卫处、学生工作处、宣传部、后勤管理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。负责全面指挥、协调应急处置工作,制定决策和应对策略。

2.现场处置组:由保卫处牵头,联合学校安保人员、各学院应急工作负责人组成。负责在事件现场进行紧急处置,制止极端行为,控制嫌疑人,救助受伤人员保护现场及周边师生安全。

3.医疗救护组:由校医院负责,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和急救设备。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现场,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,并协助将重伤员转送至校外医院进一步治疗。

4.舆情应对组:宣传部联合网络管理中心组成。负责收集、分析舆情信息,按照统一口径,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及时发布事件相关信息,引导舆论走向,防止不实信息传播和舆情恶化。

5.心理干预组: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牵头,各学院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参与。对事件相关师生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,缓解心理创伤,预防因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。

6.后勤保障组:后勤管理处负责,保障应急物资的供应和调配,如防护用具、灭火器材、急救药品等,同时做好现场的水电供应、设施抢修等后勤支持工作。

三、应急响应

1.事件报告:发现个人极端事件的人员应立即向保卫处和所在学院报告,保卫处核实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。应急指挥中心根据事件严重程度,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报告。

2.现场处置:现场处置组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现场,采取果断措施制止极端行为,控制嫌疑人。如遇持械伤人,安保人员应利用防护装备和器械进行有效阻拦;若发生纵火、爆炸等情况,及时组织灭火和疏散人群,并配合消防部门开展救援。

3.医疗救护:医疗救护组在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,实施止血、包扎、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,同时联系校外医院,确保重伤员能够及时转院接受进一步治疗。

4.舆情应对:舆情应对组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态,及时收集、分析和研判信息。按照 “及时、准确、客观、统一” 的原则,通过学校官网、微信公众号、微博等平台发布事件进展和处置情况,回应社会关切,引导正确舆论导向。

5.心理干预:心理干预组在事件发生后,立即对受影响的师生进行心理评估,确定需要干预的对象。针对不同个体的心理状况,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,通过个体辅导、团体辅导、心理讲座等方式,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。

四、后期处置

1.善后处理:协助公安机关做好案件调查工作,配合家属处理伤亡人员善后事宜,包括丧葬安排、保险理赔等。同时,对事件造成的校园设施损坏进行修复和重建。

2.事件调查与评估:成立专门的事件调查组,对事件的原因、经过、处置过程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。总结经验教训,分析应急预案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,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,完善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。

3.恢复教学秩序:在事件处置结束后,及时组织师生恢复正常的教学、科研和生活秩序。开展安全教育活动,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。

五、应急保障

1.通信保障:确保应急指挥中心、各应急处置组和相关人员之间的通信畅通,配备对讲机、应急电话等通信设备,建立应急通信联络机制。

2.物资保障: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,如防暴器械、灭火器材、急救药品、防护用品等,并定期检查和更新,确保物资处于良好状态。

3.人员保障: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,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,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能力。邀请公安、消防、医疗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,提升实战水平。

4.经费保障:设立专项应急经费,保障应急物资采购、设备维护、人员培训、医疗救治等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。

六、附则

1.预案管理:本预案由学校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制定、修订和解释。定期组织对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评估,根据演练和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。

2.预案实施时间: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。